21世纪,私家车已成为人们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但是在炎热的夏季,打开车门的一瞬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同时伴随着一股难闻的“新车味”——塑料味、皮革味。坐进去不一会儿就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咳嗽的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股奇怪味道正是伤害我们呼吸系统的罪魁祸首,甚至与肺癌风险存在潜在关联。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夏季车内环境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守护好车内的“呼吸安全”。
有研究指出,车内“毒气”源头主要来源于车内和车外两个部分,车内来源包括车内的配饰和一些辅助材料:例如方向盘、仪表板、遮阳板、地毯、顶棚、密封胶等,这些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含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有害物质;车外则是车辆在行驶途中产生的汽车尾气通过缝隙进入车内形成车内污染。除此之外用来掩盖车内异味的车载香水、空气清新剂也会释放额外的VOCs。还有一些劣质脚垫不耐高温,也会释放大量的甲醛、苯系物等污染物。汽车的空调系统,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消毒,很容易藏污纳垢,产生大量烟碱、致病细菌和霉菌。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和眼睛,削弱免疫力,埋下健康隐患。严重者会直接损伤呼吸道细胞DNA,启动癌变过程,导致肺癌的发生。
为什么夏天车内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呢?原因是大部分VOCs在高温的加持下释放量可能迅速增大,某些苯系物浓度甚至能达到常温下的10倍以上。当汽车在阳光下暴晒,内饰中的VOCs会随着车内温度的升高而快速散发到空气中,更糟的是,密闭车厢里这些污染物无处可逃,浓度不断地累积。开门直接坐进去的瞬间,吸入的就是“高浓度混合毒气”。
当然,并不是天天开车就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还取决于接触污染物的时间和剂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对于偶尔短时间进入暴晒车内的人而言,可能只是引起头晕、恶心等短暂不适,通风后不适很快消失,不会引发严重问题。但是像职业司机群体,长期吸入这些污染物质,风险自然会升高。
要想守护好车内的呼吸安全,我们只需做好以下几件事就能有效降低风险。
定时开窗通风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关闭一侧后车窗,让空气从前车窗进、一侧后车窗出,通风彻底且无强风感;也可以斜对角开窗,利用前后窗气流相互作用,通风同时降低行驶噪音。
如果路况好、空气清新时,多用外循环,让新鲜空气持续进入,稀释污染物。如遇严重堵车、隧道或尾气污染区时,可切换至内循环,减少外部污染物进入。驶离后切回外循环。
在选车时应优先考虑内饰环保车型。提车过程中留意有无异味,查看VOC环保检测报告。例如,脚垫、座套等内饰用品也应该选择正规、质量合格的品牌,避免劣质产品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慎用化学制品,尽量避免车载香水、化学合成空气清新剂。它们只掩盖气味,不消除污染,反增新害。
可以在车内放置活性炭包,其对甲醛等有毒物质有一定吸附作用,但要注意定期更换。
保持车内清洁,避免车内吸烟,及时清理垃圾,特别是食物残渣、饮料渍,避免高温发霉滋生细菌霉菌。
定期对爱车进行专业的深度清洁和消毒,重点清洁空调系统(换滤芯、洗风道),防止细菌、霉菌等滋生。
夏季车内环境存在的健康隐患犹如“温水煮青蛙”,长时间忽略将会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不过不必担心,只要增强防护意识、科学有效地应对,就能使爱车变为安全、舒适的移动空间,而非危害健康的“毒窟”。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0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097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鄂州市科技信息中心 联系人:龚卫东 电话:027-60896287 027-60896553 传真:027-60896391 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89号 点击总量: |